傳統藝術中心自2000年起籌辦「亞太傳統藝術節」,

從亞太地區各國樂舞、戲劇的演出,傳統工藝展示與示範,深度論壇與主題工作坊等豐富的表現型式,

從藝術的呈現與交流中,積極促進臺灣與亞太各國多元文化的深刻對話,累積十一屆辦理經驗、成果豐碩。

 

2013亞太傳統藝術節」以「原鄉客居:當代亞太傳統藝術的跨境與跨界」為題

探索傳統於當代的「流動、游移」的主題中,藝術之於社會脈絡的多元衍生,

期望經由「原鄉、他鄉」的二元對應,審視文化藝術於區域衝擊下的多重差異。

 

    2013年亞太傳統藝術節」兼具知性與感性,從濃郁的主題論述,赤裸探究同源族裔的跨境衍生,

並邀請八個精湛的亞太地區團體雙邊競演,展開交相輝映的流離對白。

 

四個境域主題

—        四物傳響舞太平:

 南韓與朝鮮族的古典情深

—        高原喚歌:

 藏族與拉達克表演藝術的流離與再生

—        戀戀阿陶:

 越南民謠與廣西防城三島京族的琴韻繞繚

—        胡旋曼陀:

 烏茲別克與新疆維吾爾的虔敬對歌

 

主要活動內容:

—        八國樂舞專題演出

—        文化體驗&互動

—        鞋藝精工示範

—        亞太種子學院-兒童專場

—        sofa電影院

—        主題工作坊

 

—        南韓與中國朝鮮族

 

—        朝鮮族人民具有悠久而優美的文化藝術傳統,尤其能歌善舞,特別是節日或勞動之餘,都喜歡用歌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朝鮮族又稱韓民族、高麗族等,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的北韓和南韓、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等地。

—        南韓與中國朝鮮族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宮廷舞為中心,非常重視舞者肩膀、胳膊的動作,多姿多彩的扇、花冠與鼓等道具,構成最動人古典韻律。

—        其戲劇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宗教儀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大韓文化的象徵,在朝鮮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        印度流亡藏區與拉達克

 

—        藏族人自稱「博巴」,古稱「吐蕃」,意思為「高原人」,居地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北的青康藏高原之地,平均海拔4000公尺,因而有「世界屋脊」之美名。藏族人所使用的語言,為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漢語通用名稱為「西藏」。

—        目前的西藏於1959年起分裂成兩個居地,其一為原西藏母體,即西藏全境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管轄,1965年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區,首府在拉薩市;另一個主要居地,則因中共軍隊勢力進入,隨著「政教合一」的主權領袖十四世達賴喇嘛滇津嘉措離開西藏,於1959年前往印度Mussoorie建立起西藏流亡政府,1960年再遷居印度西北方Himachal Pradesh省的Dharamsala

 

—        北越與廣西防城三島京族

 

—        越南位於東南亞半島,是湄公河出海口的所在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宣佈獨立,並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

—        廣西京族三島是中國大陸與越南交界處的三個小島,現屬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的巫頭、萬尾、山心, 16世紀初開始陸續從越南北部的塗山等地遷徙而來的,至今約有500年的歷史。

—        不同區域的越南擁有不同的藝術型態與特色,例如北越的說唱音樂-阿陶歌、中越的器樂合奏-順化歌及南越的器樂合奏-才子彈;本屆亞太傳統藝術節期待透過離散跨境的對話,以北越和京族的對話探究不同於以往的越南藝術。

 

—        新疆與烏茲別克

 

—        「土耳其斯坦」一詞為波斯語,意為「突厥(Turk)人的國家」,指包括河中地在內廣大的中亞地區。「土耳其斯坦」這一地理稱謂,從8世紀開始一直被當地民族及與當地有政治經濟聯繫的周邊民族所使用,至18世紀,隨著東部「土耳其斯坦」被滿族建立的清帝國所吞併稱為「新疆」後,東西兩部分原本通暢的聯繫開始變化。

—        橫跨歐亞地區的土耳其藝術,一方面吸取鄰近的阿拉伯與波斯文化,另一方面傳承自身的藝術形式,成為今日融合東西方特點的重要中介區域。

 

工藝表現方面,將以看似主體相同卻左右各異的「鞋藝」為主題,貼切傳達一個藝術母體的雙重衍生,足履藝術實展異中求同、同中有異的旖旎風光,因此,本屆亞太傳統藝術節,將邀請韓國無形資財繡花鞋藝國寶藝師-黃海逢,以及多國傑出藝師,共同體現在經緯織間的設計巧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Ca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